首页
williamhill要闻
党建引领聚合力 航天精神筑根基 ——甘肃某部测试场项目联合临时党支部创新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5-06   作者: 访问量:

在甘肃广袤的戈壁深处,北航承建的某部测试场项目正以“党建+项目”的融合模式,书写着攻坚克难的奋斗篇章。面对偏远艰苦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元的协作需求,项目现场施工联合临时党支部以“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为指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科研任务与党建引领同频共振。此次活动也引入了研究生党支部博士生力量,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平台,为科研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一、支部建在“攻坚线”,党建引领破难题

2025年4月23日,由北航会同303所、北方院组建的项目现场施工联合临时党支部深入施工一线,开展“疑难问题攻坚行动”。支部党员通过“问题收集—现场研判—靶向解决”闭环机制,将项目建设中的技术瓶颈、资源调配等难点堵点问题纳入组织生活“必修课”,以“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为载体,集聚技术骨干智慧,推动工艺优化、流程再造。截至目前,已解决多单位协同施工进度制约关键难题,以“红色引擎”驱动项目高质量推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特邀研究生党支部中参与项目研制的博士生团队深度参与。博士生们不仅将实验室中的仿真模型与算法成果带至戈壁现场,更在联合党支部的组织下,与一线工程师配合开展“设计-施工-验证”全链条实践。博士生感慨:“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理论推导,这次在党支部搭建的平台上,亲眼见证设计图纸如何经受住风沙与温差考验,真正理解了‘工程语言’与‘学术语言’的转化密码。”

二、服务嵌入“流程链”,机制创新提质效

为破解偏远地区办事难、沟通慢的痛点,联合党支部创新“党建+服务”工作法,建立“一站式”问题反馈平台与“党员代办”机制,将技术审批、物资调配等高频事项纳入线上流程,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推动协作单位从“物理聚合”向“化学融合”转变。项目负责人表示:“党建引领的服务机制让协作更高效,为项目按期交付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精神融入“建设场”,航天筑梦强担当

2025年4月24日,正值第九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牵动人心。项目现场施工联合临时党支部在推进项目攻坚的同时,组织党员骨干赴发射现场观摩助威。当北航博士王杰作为航天员之一进入太空舱时,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从戈壁滩到星辰大海,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北航人的使命担当!”支部书记感慨道。此次活动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在项目建设中践行“科技报国”初心。

 

博士生们在此次活动中深受触动,既为校友王杰博士的壮举骄傲,更深刻理解了航天精神中‘严慎细实’的内核。

四、模式探索“新路径”,融合发展谱新篇

此次联合党支部实践,创新构建了“两个一”融合模式:

1.“一线”联动机制:建立“日巡查、周调度、月总结”的支部现场办公制度,确保问题“不过夜”;

2.“一核”引领格局:以支部为核心,辐射带动协作单位成立“青年突击队”“党员创新工作室”,形成“1+N”攻坚矩阵并首次将博士生纳入“党员导师制”培养体系,由经验丰富的党员工程师与博士生结对,实现“工程经验+学术思维”的双向赋能。

目前,该项目已形成可复制的“党建+重大工程”管理范式,累计培养兼具科研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8名,为后续国家重点任务提供了实践样本与人才储备。



从戈壁滩的攻坚战到星辰大海的征程,项目现场施工联合临时党支部以“红色堡垒”凝聚奋进力量,以“航天精神”淬炼担当品格,更以“产教融合”模式为科研人才铺就成长之路。未来,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项目+人才”三维融合实践,让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北航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