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2025年度)
发布时间:2025-09-19   作者: 访问量: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2025年度)

一、全国重点实验室简介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由williamhill官网、北京理工大学、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实验室瞄准交通强国、航空安全的战略急需,聚焦全球全阶段全天候空中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管控的科技问题,围绕空天地一体航空通信网航空多源弹性导航空地一体四维精细管控空域流量智能管理空地联合测试验证等方向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关键技术攻关与系统装备研制,为构建空地一体的新一代空中航行系统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打造成为新航行系统领域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与人才聚集基地。

二、支持方向

根据《williamhill官网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实验室现公开发布2025年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包括需求导向前沿探索两个类别。具体内容如下:

(一)需求导向类

需求导向类课题是以新航行系统领域应用需求为牵引,以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原理性验证为目标,课题指南明确问题需求、研究内容和成果交付物。

1.基于多模态信息的民航空地通信状态监测与控制方法研究

1) 需求目标:

针对民航飞机与地面的无线通信质量易受到天气、飞行姿态、地理条件、电磁干扰等复杂多因素影响的问题,结合智能化控制新技术,研究基于多模态信息的民航空地通信状态监测与控制方法,并开展原理验证。

2)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多模态异构数据的特征提取与融合方法研究;

b) 民航空地通信状态异常监测与定位方法研究;

c) 民航空地通信控制策略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d) 开展技术原理验证。

3) 研究周期与预算:

研究周期不超过1年,预算不超过25万元。

4) 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a) 技术研究报告1份;

b) 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

c) 技术原理验证软件1套。

2.样本受限条件下的机场干扰信号智能认知关键技术研究

1) 需求目标:

针对民航机场电磁安全防御应用需求,聚焦“黑飞”无人机操控、卫星导航系统干扰、仪表着陆系统干扰等恶意干扰信号源,研究非合作干扰信号指纹特征提取与调制方式识别方法,实现对威胁信号的智能检测与识别,并开展计算机仿真与实验验证。

2)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机场“黑飞”无人机与关键系统恶意干扰的非合作信号智能分析方法研究;

b) 高质量、高保真的机场非合作电磁信号基准数据集构建;

c) 机场非合作信号生成与增强、信号基因特征提取、智能检测与识别等算法研究;

d) 开展技术原理验证。

3) 研究周期与预算:

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1年,预算不超过25万元。

4) 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a) 技术研究报告1份;

b) 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

c) 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d) 技术原理验证软件1套。

3.基于大语言模型的TBO空管指令异常检测

1) 需求目标:

针对基于航迹运行(TBO)环境下的空管运行安全预警需求,引入大语言模型(LLM)开展TBO与非TBO混合运行下的空管指令异常检测,构建话音和数字指令的混合检测模型,突破传统检测方法在多源异构指令数据处理中的局限性,为TBO环境下混合指令发布提供智能风险预警技术支撑。

2)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TBO运行环境下空管话音与数字指令的语音-文本多模态时空表征框架构建;

b) 抗干扰混合指令深度理解模型与管制意图跨模态解析方法研究;

c) 基于语义规则增强的空管指令多步推演模型与指令链风险预警方法研究;

d) 开展技术原理验证。

3) 研究周期与预算:

研究周期不超过1年,预算不超过25万元。

4) 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a) 技术研究报告1份;

b) 高水平论文不少于 2 篇;

c) 模型算法及实现代码1套。

4. 电离层异常与非合作无线电信号对航电系统影响分析与风险评估

1) 需求目标:

针对电离层异常扰动和潜在非合作无线电信号干扰的复杂场景,评估机场及周边环境和航路航线上航电系统可接受的最大风险阈值,量化分析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干扰信号频率、强度、距离、数量和持续时间对航电系统的影响,设计航电系统抗电离层异常与抗干扰方案,为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分析依据和技术支撑。

2)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研究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分布、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对航电系统的影响;

b) 研究干扰信号参数对航电系统影响风险的量化分析方法,定量评估干扰信号的频率、强度、距离、数量等因素对航电系统的影响;

c) 提出航电系统抗电离层异常与抗干扰的架构优化方案。

3) 研究周期与预算:

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1年,预算不超过25万元。

4) 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a) 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1份;

b) 高水平论文不少于3篇;

c) 形成风险评估系统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

5.航空机场场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低空应用兼容性研究

1) 需求目标:

结合航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低空应用需求,针对航空机场场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AeroMACS)的专用频谱仅限应用于机场场面通信的规则现状,研究AeroMACS在低空条件下与其他同邻频业务的兼容性以及将其扩展至低空应用场景的规则可行性,支撑面向低空的航空宽带移动通信体系建设。

2)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AeroMACS频率使用规则研究;

b) AeroMACS扩展至低空应用场景技术特性研究;

c) AeroMACS扩展至低空应用场景后与其他同邻频系统兼容性研究;

d) 开展技术原理验证。

3) 研究周期与预算:

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1年,预算不超过25万元。

4) 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a) 技术研究报告1份;

b) 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

c) 兼容分析算法及代码1套。

6.考虑通信导航监视性能的低空复杂运行场景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1) 需求目标:

针对低空通信导航监视(CNS)设施性能对D、E、G、W类空域内包含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内的低空航行安全影响机理不清、难以准确评估的问题,构建以所需性能为基础、场景需求为导向的低空复杂多样场景的航行安全评估技术体系,建立基于性能和场景的安全评估模型,研究不同场景下低空航行间隔标准和安全评估方法,为建立低空航行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2)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D、E、G、W类空域内低空复杂多样场景分析与航行安全评估技术体系构建;

b) 基于CNS性能和运行场景的低空航行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c) 低空多场景航行安全间隔标准研究;

d) 开展技术原理验证。

3) 研究周期与预算:

项目研究周期不超过1年,预算不超过25万元。

4) 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a) 技术研究报告1份;

b) 高水平论文不少于2篇;

c) 研究算法及实现代码1套。

(二)前沿探索类

前沿探索类课题鼓励围绕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前沿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理论与技术研究,申请人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自行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目标成果,每个方向支持一般不超过2项,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5万元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1.方向1:空天地一体航空通信网

优先支持空地协同可靠传输与接入、空天地一体跨域组网、通信导航监视一体相关方向研究选题。

2.方向2:航空多源弹性导航与可信引导

优先支持异质导航信号兼容共生、多源导航信息弹性融合、导航服务性能可信验证相关方向研究选题。

3.方向3:四维精细管控与自主运行

优先支持机载四维飞行管控、数智化管制指挥、低空智能航行相关方向研究选题。

4.方向4:空域与流量协同智能管理

优先支持航空交通网络优化、空管多模态信息融合、飞行流量智能调控相关方向研究选题。

5.方向5:空域环境探测与空地联合测试

优先支持复杂空域环境综合探测、低空无人空基测试验证相关研究选题。

三、申请要求

1.申请人应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含)以上技术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无违反科研诚信行为。

2.每项开放课题需与本实验室一名固定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固定研究人员协助立项申请、节点管理、成果总结、课题验收等工作。

3.申请课题须符合课题基金指南,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足、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合理。

4.开放课题基金申请须经申请人所在单位书面同意,由实验室组织形式审查和评审,经实验室主任办公会审批后,择优确定资助课题和资助额度。

5.课题批复情况,请及时关注实验室正式通知。课题申请人获批后将与实验室签订课题任务合同。

四、执行要求

1.实验室按照《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管理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人在经费申请和执行过程中需符合上述文件的规定。

2.课题成果署名需标注“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或“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NS/ATM”为作者单位或完成单位;也可标注“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课题编号**)支持”或“supported by the Open Project Program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NS/ATM(No.**)”。

3.前沿探索类课题要求共同发表至少1篇实验室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为了体现合作交流效果,所发表论文课题负责人须为第一(含共同第一)或通讯(含共同通讯)作者,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为通讯(含共同通讯)或其他作者。

4.对于完成情况特别优秀的申请人,实验室将持续给予支持,包括邀请参与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和到实验室工作等。实验室每年召开一次开放课题交流会,邀请申请人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

5.具体解释权归本实验室所有。

五、申报方式

1.申报方式:申请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纸质版申请材料(一式两份)经申请人签字、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后,于202510918:00前邮寄至实验室办公室,电子版申请材料报送实验室办公室邮箱。

2.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13691209299

电子邮箱:10699@buaa.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williamhill官网新主楼F632